ID: 22261421

第9课《复活(节选)》课件(共48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47318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复活(节选),课件,4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复 活 (俄)列夫 ·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 洛娃的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 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 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 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 一 、导入新课: 你 有 没 有 因 某 件 事 而 心 灰 意 冷 有没有因什么事而“堕落” 你 可 曾 丢 失 过 最 炽 热 的 自 己 发光不是太阳的权利,每个人都可 以熬过最苦的日子,去做最酷的自己。总 有一束光能够穿透黑暗,带来希望与救赎。 复 活 1 .作者介绍: 列夫 · 托尔斯泰(1828———1910),生于贵族家庭,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 艺术家”。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 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列 宁 曾 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 卡列尼娜》《复活》。 复活 复 活 BOCKPECEHVE JIEB TOICTOY 列夫 · 托尔斯泰“世界文学中第 一 流的作品” 《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 《魔鬼》《伊凡 · 伊里奇之死》 .. 80年代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童年》、《少年》《青年》 1852 、1854 1863~1869 1873~1877 《战争与和平》《安娜 · 卡列尼娜》 《 忏 悔 录 》 70年代末 1889~1899 《 复 活 》 1847年退学后,他回到故乡在自己领地进行农 奴制度改革的尝试。 1851— 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 巨 作 。 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岁。 人 生 轨 迹 托尔斯泰出生在一个俄国的贵族家庭,但一生反而受其困扰。他同情下层百姓, 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也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生活, 像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可是,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 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让他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 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 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 “ 托 尔 泰 主 义 ”: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道德的自我完 善 ,企图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 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则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等观点, 宣扬一种属于他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2.作品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资本 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 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 的同情。他的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 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 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 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而俄土战争的重负、 连年的饥谨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 ·托尔斯泰看 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 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 列夫 ·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其情节的基础是 一次真实的案件。 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聂赫留朵夫抛弃,但仍非常想见 他,一次听说他会在晚上经过某火车站,就赶到那, 在车窗外找到他所在那节车厢,这时火车开动了,玛 丝洛娃边敲着窗子,边跟着火车跑,头巾吹掉了,她 还是跑,火车无情地远去了,她倒在了地上,抱头痛 哭。她当时想到了死,但想到孩子,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