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第1.1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知识积累 1、《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2、解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侍坐”意即“在尊长旁边陪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年龄不同,性格也各有差异。 3、疏通文意 (一)积累重要字词、句式 重要字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 2、居则曰:平时、平日 3、子路率尔而对曰: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4、摄乎大国之间:夹处 5、比及三年:等到 6、以俟君子:等待 7、可使足民:使……富足 8、非曰能之,愿学焉:胜任、能做到 9、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10、舍瑟而作:放下;起身、站起来 11、吾与点也:赞成 12、如 如或知尔:假如、如果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重要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句) 2、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句) 3、加之以师旅 (介宾短语后置句) 4、异乎三子者之撰 (介宾短语后置句) 5、浴乎沂,风乎舞雩 (状语后置句) 二、课文内容 1、思路: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 本文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们一起畅谈理想志趣的情形。 2、思考四人的志向分别是什么?性格(人物形象特征)又分别有哪些特征?孔子对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 人物 述志 人物形象特征 子路 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强国) 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 冉有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富民) 谦虚谨慎 有分寸 公西华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知礼) 谦恭有礼 委婉曲致 娴于辞令 曾皙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幸福生活) 洒脱高雅 从容豁达(从容淡定) 人物 孔子的态度 孔子评志 子路 哂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让 冉有 叹之 没有正面加以评价 公西华 惜之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孔子表示惋惜,主要是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做大事,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鼓励他勇挑重担。 曾皙 与之 与孔子的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3、孔子为什么单单赞同曾皙的回答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志”是什么?以及赞成曾皙的回答又为何“喟然叹曰”? 【明确】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 链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篇》 孔子之志:建立一个统治者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百姓,各得其所、人尽其力的“大同世界”! “喟然叹曰”———现实社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