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7766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2-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23363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32张,PPT
    (课件网) 人文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语文要素 《司马光》 《守株待兔》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四岁让梨的孔融,七岁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一起读课文吧! 写好字要注意斜钩和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 “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摘 道路两边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李子 王戎不摘道路旁的李子。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王戎(234年—305年),晋朝名士,出身魏晋高门琅玡王氏,长于清谈。“竹林七贤”之一,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朗读课文,字音读准确,试着读出节奏,把句子读通顺。 我会读 兵戎 诸位 竞走 唯一 rónɡ zhū wéi jìnɡ 兵戎 马戎 尝试 品尝 诸位 诸多 竞走 竞争 唯一 唯独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再读课文,划分节奏。 学习方法 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锦囊 1.借助注释 2.借助插图 3.联系上下文 4.查字典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读书要求: 1.借助注释等方法把故事读懂。 2.读懂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曾经 争着跑过去 只有 的确如此 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取之 代指人,物或事 代指李子 指代我(王戎不取李子这件事。 李子 文言文中“之”在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意思,文中的“之”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翻译:王戎7岁时,曾和很多小孩一起玩耍。 曾经 很多小孩 嬉戏、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李子 压弯树枝 zhé shé zhē 折断 折本 折腾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争着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只有 摘 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自幼聪慧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李子 争着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压弯树枝 只有 翻译: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树上果实累累,为什么“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说 这些李子 翻译: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人们不摘 其他孩子都去摘李子,王戎为什么不去? 王戎认为,李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长在路边,如果这李子好吃的话,早就被人摘光了,没人摘的话,就一定是苦的,不好吃。 你觉得王戎说得有道理么?为什么? 树在道边而少子,此必——— 甜李。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 王戎说得有道理。因为李子如果是甜的,应该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聪明机智、冷静理智 取之,信然。 摘下来 的确如此 翻译: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全文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