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6课 三国鼎立 歌曲欣赏《曹操》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第一篇 乱世纷争出英雄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材料一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强调“唯才是举”,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曹操起兵后,为解决军粮不足问题,决定推行屯田制;在战争中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 1.根据材料一,归纳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优势 ; ②唯才是举 ; ③实行屯田; ④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不已。 --曹操《龟虽寿》 壮心 孙权 刘备 第二篇 英雄壮心战赤壁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 诸葛亮:我是诸葛孔明,此番来江东是劝说孙权与我家主公刘备联合起来抗曹。 周瑜:我是赤壁之战的前线总指挥周瑜。 孙权:我乃孙权,字仲谋,江东之主。 黄盖:我是江东老将黄盖。 诸葛亮:曹操如今兵强马壮,如破荆州,必灭东吴,因此,我们理应联合抗曹。 周瑜:曹军贸然南下,长途跋涉,人马劳顿,水土不服,而且北方兵士不习水战,现在又放弃鞍马,使用舰船,因此,我们只要巧使妙计,必定破敌。 孙权:太好了!这是上天助我呀。 黄盖:咱就依计来个火烧曹营吧,老将愿意身先士卒。 (齐声)孙刘联军,共同抗曹。 材料三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船舰),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坏。 —摘编自《资治通鉴》 3.观看了同学的表演,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 ①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③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同样是曹操,两次战役中取得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从中,你有什么感悟和启示?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兵必败! 指挥者善于用人,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赤壁之战后形势图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 三分天下谋发展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 蜀 吴 洛阳 成都 建业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发展海外贸易,船队到达夷洲 材料四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糸,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5.东汉末期战火连连,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结合材料四,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东汉末年 1.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3.人口锐减 三国时期 三大军事集团 魏蜀吴政权 经济恢复发展 人口增多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相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