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4653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复习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3-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40415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古代日本、阿拉伯帝国 世界古代史九上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课标要求 借助单元时间轴,从时空观念上把握古代日本、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历程,了解历史的时序。(时空观念)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初步形成历史概念。通过史料探究阿拉伯文明的成果。(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明白日本通过改革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中国 7世纪初 5世纪 960年 1368年 618年 唐朝 北宋 明朝 622年 646年 12世纪 晚期 8世纪中 1868年 大和政权 统一日本 伊斯兰教 创立 镰仓幕府 建立 阿拉伯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大化 改新 迁居麦地那,穆斯林公社建立 明治 维新 幕府统治时期 时空观念 单元框架 1—2世纪 5世纪 646年 12世纪晚期 日本出现100多小国 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大化改新 大和国的统治结构: 最高统治者:_____ 依靠 _____ 领地:_____ 生产组织形式:_____ 田部 海部 _____ _____ 部民制 (经济基础) 奴隶制社会 私 有 民 “大王” _____ 私有(土地私有制) 贵族 王室 “部”(部民) 地位近似于奴隶 织锦部 锻冶部 1.古代日本 知识梳理 1—2世纪 5世纪 646年 12世纪晚期 出现100多小国 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大化 改新 改革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制度 政治 中央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三省六部制) 地方 郡县制 经济 土地 均田制 赋税 租庸调制 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二官八省制) 设国、郡、里三级 部民、土地收归国有, 班田收授制 统一赋税 人物: 孝德天皇 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2.大化改新 知识梳理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该善于学习他国长处,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态度:正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行动:取其精华,学其所长,为我所用。 知识梳理 3.武士和武士集团 政府承认,垦田私有; 土地私有兼并盛行 庄园形成 “不输不入” 中央对地方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武士集团形成 ①目的: ②性质: ③集团代表: 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 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源氏 平氏 幕府 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并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与天皇是怎样的关系? 实质是 封建军事专制 天皇为礼仪性摆设, 幕府成为实际的权力中心 知识梳理 武士道精神: 材料:武士“得主君,尽奉公之忠”,每天应该先“思念主君养育之恩,然后再顾及当天家业”,而后要知“报恩”,并且能“克己、面对死亡而有不动摇的勇气” ———山本常朝《叶隐》 材料:日本人认为樱花是生命最重要的象征———宁愿短暂,只要灿烂”,与其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相连,樱花的瞬间开放、瞬间凋谢,就如同武士的“视死如归”。 ———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武士尽忠的对象是谁?2.这一精神的实质是什么?3.这一精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主公 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公忠实奴仆 知识梳理 1.(2023·甘肃)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