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2181

2.《找春天》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8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找春天,教学设计
  • cover
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特点:散文诗体,语言优美活泼,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春天的生机,如“小草探出头”“树木吐出嫩芽”等。 语文要素: ① 正确认读“脱、袄、羞”等生字,会写“冲、寻、姑”等字; ② 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积累描写春天的词句; ③ 仿照课文句式,用“春天像……”的比喻句表达观察所得。 二、核心目标 1. 语言目标: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比喻句,能仿写简单诗句。 2. 能力目标:调动多感官观察春天,用语言、图画记录发现。 3. 情感目标: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兴趣。 三、任务群设计框架 主题情境 “我是春天小侦探” 通过“探春之秘—绘春之色—赞春之美”三阶段任务,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春天。 任务一:探春之秘(基础型任务) 活动1:课文中的“藏春图” 朗读寻春:配乐朗读课文,圈出“春天藏在哪里”(小草、野花、小溪等); 词语积累:摘抄“遮遮掩掩”“叮叮咚咚”等叠词,用动作表演词义; 句子品析:对比“小草发芽了”和“小草探出头来”,感受拟人化的生动。 活动2:校园寻春行动 观察任务单:分组用“五感”寻找春天(看新芽、听鸟鸣、摸花瓣、闻花香); 记录卡填写: ◇ 我看到的春天:_____(颜色+事物) ◇ 我听到的春天:_____(声音+想象) 任务二:绘春之色(发展型任务) 活动1:春天的魔法画笔 图文创作:根据课文段落配插图(如“野花像春天的眼睛”画星星状野花); 仿写诗句: ◇ 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 ◇ 仿:春天像_____,_____。 活动2:自然笔记手账 用“照片/绘画+文字”记录校园或小区里的春天景象; 重点使用“嫩绿、灿烂、悄悄”等课文词语。 任务三:赞春之美(拓展型任务) 活动1:春天诗歌朗诵会 改编课文为小诗(例:风儿轻轻吹/小草摇啊摇/那是春天的舞蹈吧?); 小组合作配乐朗诵,加入动作表演。 活动2:春之信使行动 制作“春天明信片”:正面画春景,反面写一句对春天的赞美(如“春天,你是大地的彩虹”); 将明信片送给家人或社区老人,传递春的喜悦。 四、跨学科整合 1. 科学:观察植物发芽过程,记录“种子成长日记”; 2. 美术:用拓印、拼贴等方式创作“春天的树林”; 3. 音乐: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创编春天手势舞。 五、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层: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抄写生字并组词; 实践层:拍摄一张“春天的笑脸”(人物与春景结合),配一句话说明; 创意层:续编故事《春天还藏在……》,用连环画形式呈现。 六、评价设计 1. 过程性评价: “春之足迹”集星卡:每完成一个寻春任务贴一颗星; 同桌互评“最美自然笔记”。 2. 成果展示: 举办班级“春天博览会”,展示手账、明信片、种子日记; 评选“金话筒奖”(最佳朗诵者)、“神笔马良奖”(最佳绘画者)。 七、教学资源包 1. 视频资源:纪录片《植物生长的秘密》、动画《春姑娘来了》; 2. 绘本推荐:《遇见春天》《14只老鼠去春游》; 3. 实践工具:放大镜(观察植物)、彩纸/干花(手工材料)、轻黏土(制作春景)。 设计亮点: 通过“读春天—找春天—画春天—颂春天”的任务链,实现“文本学习”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 紧扣“比喻句”“拟人句”语言训练点,在真实观察中迁移运用; 用“跨学科+社会化”活动引导学生多维度感知春天,培养审美情趣与分享意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