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587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6581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cover
(课件网) 苏轼 生死两隔诉衷情,虚实相生传佳作。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语言建构 与运用 审美鉴赏 与创造 文化传承 与理解 课程目标 思维发展 与提升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学习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 了解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感受豪放派代表苏轼不一样的一面。 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 (上海古籍-出卷网-2009 年版)。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知州时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王弗去世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 生死相隔,深情难忘。这首悼亡词一开篇便抒发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生死,是一种隔;妻子葬于千里外的故乡,是一种隔;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诵读这首词,留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 注释1 缘由 学习提示 题材 情感 对照课本 文体知识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悼亡诗代表诗人有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悼亡诗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但是,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至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 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七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近四十。 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整十年。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自学指导一 3分钟 1.朗读并翻译诗歌。 2.本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诵读词作 江城子·乙卯(mǎo)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ɡānɡ)。 理解词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念,相思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我强忍着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 孤坟远在千里之外 诉说 你那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我心中的悲伤凄凉。 理解词意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即使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霜白。 (你)应该也认不出(我) 理解词意 夜来幽梦忽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