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思考老子思想处世的道理及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玄妙内篇》 新课导入 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 新课导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走近老子 走近老子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走近老子 老子思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拓展《易经》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八卦 四象 两仪 阳 阴 老阳 少阴 少阳 老阴 夏 春 秋 冬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他认为“道生万物”,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都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思想 在立身处世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主张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合理性,但它忽视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老子思想 在政治思想方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也就是不妄为。万事万物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人们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其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思想 作品简介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被誉为万经之王。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轮的中心部位 揉和;黏土 门窗 “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重点字词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 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 无”。所以“ 有”( 车子、器皿、屋室) 供人方便利用,正是“ 无”起了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课文翻译 1、怎样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器物实体的“有”,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的“无”,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有无相生 理解内容 启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兼顾双方。 从世俗的经验展开思辨,用“车毂”等生活实例,直接论说道理。使用对偶句,增强韵味和气势,富有韵律美。 理解内容 2、试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 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