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9030

第三单元项目化学习设计 课件+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687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课件网) 探索科学之美,发现人文之光 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项目化学习 专题一:它们应该怎么读 【学习定位】整合阅读体验,建构阅读经验。 【学习任务】通过标注概念术语和梳理概念联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文本梳理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深人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小组交流与分享,整合阅读体验,建构知识性读物的阅读经验。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1. 了解知识性读物的基本阅读方法。 2.借助工具书、资料,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理清文本结构脉络。 3.参照“评价量表A”,进行课前学习评价。 内 容 好 较好 一般 待努力 了解知识性读物的基本阅读方法 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观点 理清文本结构脉络 与同学交流 知识性读物是一种向大众普及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读物。今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发现之旅,去整合阅读体验,建构阅读知识性读物的经验。 二、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一:标注概念术语,梳理概念联系。 活动任务:这四篇文章中有哪些重要概念(关键词) 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本单元四篇文章涉及医药学、物理学、建筑学、文学的知识和原理,专业术语和概念出现得比较多,初读文章时边读边把这些术语和概念圈画出来。通读文章后,看看哪些概念理解了,哪些概念还没有理解;哪些概念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是关键概念;哪些概念出现的频率比较低,是次要概念。对一些重要、难懂的概念要去梳理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习活动二:梳理重要概念,分析逻辑结构。 活动任务:请同学们在理解重要概念之间关联的基础上,采用导图或表格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 举例: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一部分 中国建筑的体系分布及演变 第二部分 (一)至(二);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由三部分构成,联系性建筑物 (三)至(五):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木材结构(六)至(九):中国建筑的外观、颜色、装饰等特点 第三部分 用语言的"文法"“可译性"进一步介绍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第四部分 结语:继承发扬,古为今用 活动评价: 参照“课中过程性学习评价量表B”,进行评价 内容 A B C D 评价 文本梳理能力 能够把握四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并很好地表达出来。 能够把握两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并较好地表达出来。 能够把握一篇文章的逻辑结构,能将其基本表达出来。 完全不能把握文章逻辑结构,不能其表达出来。 活动小结: 阅读知识性读物应在标注概念术语和梳理概念联系的基础上,研读文本的逻辑结构,关注文本深层的科学思维,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对文章思路有清晰理解。 学习活动三:交流阅读心得,归纳阅读方法。 活动任务:在前面两个活动中,我们学习并运用了标注概念术语、杭理概念联系图示文本结构等方法来阅读知识性读物。那么,同学们在阅读时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分享给全班同学吗 请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在班级里分享。 活动成果:1.边读边画思维导图。 2. 可以事先了解文章所涉及的科学研究领域,并关注其最新研究成果。 3. 带着问题读课文。 4.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活动小结:每一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我们应该在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中学习和尝试新的阅读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 三、学习评价 参照“评价量表C”,进行课后终结性学习评价。 维度 A B C D 小组合 作 能积极并有效地参与讨论,认真倾听,组员观点;能够整合小组意见,形成小共识,展现学习成果。 能积极并有效地参与讨论,倾听他人观点;提取和整合小组意见,能力有待提高。 能参与讨论,倾听观点;未能较好地整合小组意见。 参与讨论的热情有待提高。 语言 表达 语言流畅到位;观点清晰,能结合文本进行分析;逻辑性强。 语言流畅,观点清晰能结合文本进行分析;逻辑性有待提高。 语言较为流畅;观点较为脱离文本;欠缺逻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