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插秧歌 欢乐的劳动 chayangge 杨万里 部编版教材第二单元 导入课文 拂晓正在转瞬即逝,黎明从天而降了。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了,那是召唤的姿态,土地召唤着黎明的来临。 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历经沧桑,如同一截古老的城墙,青青黑黑的砖上,布满青苔,罅缝中还点缀着嫩绿色的野草。但它仍像刚摘下的豆荚般新鲜。 导入课文 倾听民歌,如同倾听祖先诉说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梦。为他们的热情、豪放,为他们的勤劳、慷慨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劳动者,唯有从你们心底涌出的歌声,永远被后人传唱。 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一切,都像秧苗一般真挚。 目录 CONTENTS 01 作家作品 zuojiazuopin 02 初读文本 chuduwenben 03 研读文本 yanduwenben 04 拓展练习 tuozhanlianxi 名句积累 1.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醒世恒言》 2.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唐]崔道融《田上》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二首》 4.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5.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 配第 6.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歌德 农事诗 “农事”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礼记·月令》中也有:“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在《毛诗正义》《孔疏》等文献中都多次提到“农事”一词。“农事”是指耕耘、管理、收获和贮藏等农业事宜。随着文化的不断下移,其作者经历了“宫廷乐师———上层文人———下层文人”的发展阶段。宋朝农技诗的大量出现,表明诗歌这种上层建筑领域中的艺术形式最终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生产,成为传播、推广农业技术的工具。 中国古代农事诗可以追溯到《诗经》以前,与《诗经》同时代的或《诗经》之前的古逸诗,在杨慎的《风雅逸篇》、冯惟纳的《风雅广逸》及《诗纪》的前集10卷《古逸》里大都收集到了。杜文澜编辑的《古谣谚》收集了3300余首谣谚,其中有许多农事诗。而各个铜器石刻上的诗篇,大都保存在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郭沫若的《金文韵读补遗》及《两周金文辞大系》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 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衰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作者简介 诚斋体 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自创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的诗体,时人号为“诚斋体”。他的早期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写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目录 CONTENTS 01 作家作品 zuojiazuopin 02 初读文本 chuduwenben 03 研读文本 yanduwenben 04 拓展练习 tuozhanlianxi 检测预习 1.指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