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5053

22.古代诗词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6560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代,诗词,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己亥杂诗(其五) 1.课程导入 龚自珍故居 突 越 收 合 套 泛 诬 鲜 收 有 色 梦 剑 策 评慷既袖退爹杂 炎 工 色 诗泼 等干 钱僮 横* 胸 中 曼 块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 月26日),字瑟 (sè) 人,号庵 (ān)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 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玲山馆,又号羽 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 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 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 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 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 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 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诗人龚 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 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意象单纯,而 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 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 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 庵诗的压卷之作。 作 品 背 景 小组讨论 阅读课文 翻译重点字词 翻译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课下注释 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是浩茫之意。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东指:出城门向东。 天涯:愿意是天边,这里指遥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 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吟鞭/东 指/即 天 涯 。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天赴涯。 落红/ 不是/无情物,飘落的花瓣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 化作/春泥/ 更护花。(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 好的滋养新花。 翻 译 : (我)怀着无尽的离愁正对着白日 西 下 ,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赏 析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 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 广阔无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 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赏 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开联想, 用比喻手 法 ,移情于物,借“落花” 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 比喻中融入议论,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 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他 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1、对国家和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2、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 ●3、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 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 的象征 4.主旨评析 主旨 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将政治抱负和个人 志向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 极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他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 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 一 腔热情。 浩荡离愁,辞官远行 抒情叙述 化泥护花,比喻明志 比喻议论 不甘沉沦 为国效力 板书设计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亥杂诗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品读古诗词 每日一首古诗词 (1)请从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诗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 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 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 张的手法,表现离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