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1928年 1916年 1912年 袁世凯 指1912年至1928年期间,由袁世凯和其他北洋军阀将领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一、二次革命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弹劾之。 国务总理(内阁总理)及各部部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个本时,需副署之。(即总统颁布的命令须由内阁总理附署后才能生效)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法院 国会 (参议院、众议院) 总统 内阁 陆军 海军 内务 外交 财政 司法 教育 农林 工商 交通 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不同意,可以驳回。 实行责任内阁制,制约的是谁的权力? 总统的权力 一、二次革命 1. 背景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第一届内阁 国务总理 唐绍仪 北洋派系 外交总长 陆征祥 北洋派系 内务总长 赵秉钧 北洋派系 陆军总长 段祺瑞 北洋派系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北洋派系 财政总长 熊希龄 亲袁立宪派 司法总长 王宠惠 同盟会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同盟会 工商总长 陈其美 同盟会 交通总长 施肇基 无党派 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一、二次革命 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 是袁世凯的亲信, 并直接牵涉到 袁世凯本人。 背景: 原因: 过程: 结果: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直接:宋教仁被刺案 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独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即“二次革命”。 根本: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遭袁世凯镇压(失败) “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在党人“不服从”,尤其是“全在不听我之号令”,致各行其是,贻误时机;二在“无统一”,“党员虽众,声势虽大,而内部分子意见分歧,步骤凌乱,既无团结自治之精神,复无奉令承教之美德,致党魁则等于傀儡,党员则有类散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民初政党除国民党外,大多拥护袁世凯,军队亦倾向支持他。袁氏又贿买部分国民党人,使他们倒戈。”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的国家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责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 ———徐辉琪《民国散论》 根据材料,分析二次革命失败原因? 一、二次革命 ①革命党人不听指挥,延误战机;组织内部涣散,不团结 ②双方力量悬殊 ③列强冷眼旁观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结合书本P53-54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 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 解散国会 ④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 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① 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谋帝制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