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4043

选择性必修中册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8915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必修,中册,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33张
  • cover
(课件网) 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导 入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时常会面临诸多抉择,这些抉择犹如岔路口,决定着我们前行的方向。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一个永恒的指引熠熠生辉,那便是 “人应当坚持正义”。它宛如一座灯塔,穿透迷雾,为我们照亮了道德与良知的航道;又似一把标尺,衡量着我们行为的是非曲直,时刻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艰难困境甚至是强大压力时,都不应迷失自我,而要坚守内心的正义准则,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走得坦然,让生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不负这一趟充满意义的人生旅程。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找出并理解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把握住其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 代表作品: 写作背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跑,并提出三个理由: 第一,作为苏格拉底的朋友,他们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救其出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苏格拉底是自己甘愿服从法律,但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 第二,即使离开雅典,还有很多地方、很多朋友会欢迎苏格拉底的到来; 写作背景 第三,甘愿服刑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朋友满足了仇人,还遗弃了子女,未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然而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而是选择了“道慷慨赴死。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本文选取了苏格拉底长篇论述的序幕和铺垫部分 文体知识 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对话体是一种特殊的体裁,原则上区别于其他体裁的作品中作为艺术语言手段的那种对话, 对话体著作通常设置尖锐冲突,对话方发表各自的见解,而最终则表露出作者关于论争的倾向以及争论者的生动形象。这种文体甚至可以使那些并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关于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对话也具有异常鲜明的情趣及出色的艺术性。 走进文本 解 题 ①“人”,即所有人 ②“应当”,有“必须”之意突出了“坚持正义”对“人”的重要意义 ③“正义”,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的意思。 “人应当坚持正义”,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听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的原因。 人应当坚持正义 基础积累 ·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 相同点:都表示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 不同点:“无可非议”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诚惶诚恐/惊慌失措 ·相同点:都形容害怕慌张。 · 不同点: “诚惶诚恐”指惶恐不安。 “惊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