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4701

选择性必修下册5.1《阿Q正传(节选)》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35618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必修,下册,阿Q正传(节选),课件,35张
  • cover
(课件网) 阿Q正传 鲁 迅 政论文 课前导入 某报刊上有这么一则外国笑话: 说一个人在路上丢了钱会怎么表现。美国人会兴师动众地报警,英国人会满不在乎继续赶路,德国人会在原地仔细寻找再寻找,日本人会马上回家面壁思过而耿耿于怀。 中国人呢? 他(她)会说:谁捡着钱只能买药去。 这正印证了电影《阿Q正传》末尾说的那句话———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迅 鲁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9章。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贰 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任务探究 1、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特点。 2、挖掘阿Q性格形成的根源。 3、探究阿Q人物的现实意义。 名人:阿Q 姓名: 出身: 职业: 外貌: 嗜好: 名言: 无姓无名 无行状无籍贯 无固定职业、雇农 “瘦伶仃”、“赤膊” “头上有癞疮疤” 打人、骂人、赌博、耍流氓等 “你算是什么东西!” “儿子打老子” 六无: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 1.阿Q是个什么样的人? 阿 品 Q 第二章:优胜记略 ①介绍阿Q ②阿Q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 ③太被闲人嘲笑癞疮疤被打 ④赌场赢钱被打。 概括章节内容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①被赵太爷打而得意许多年; ②被王胡打遭遇平生第一件屈辱; ③被“假洋鬼子”打 ④欺负小尼姑。 阿Q形象分析 事迹、事件 行为表现 性格特点 鄙薄未庄人 言语自大 “自尊”、自负 被闲人嘲笑癞疮疤、被打 自认“虫豸” 自轻自贱 赌钱被乱中抢钱 忽忽不乐、连打自己两个嘴巴 心满意足、得胜躺下 自我安慰、懦弱 与王胡发生冲突 奚落王胡反被打、提出“君子动口不动手”、无可适从 懦弱、自欺欺人 被“假洋鬼子”用黄漆棍打 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怯懦 对小尼姑动手动脚 伸手摸尼姑新剃的头皮、在酒店人的起哄下再用力一拧才放手 哗众取宠 欺软怕硬 第二章:优胜记略 ①介绍阿Q ②阿Q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 ③太被闲人嘲笑癞疮疤被打 ④赌场赢钱被打。 概括章节内容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①被赵太爷打而得意许多年; ②被王胡打遭遇平生第一件屈辱; ③被“假洋鬼子”打 ④欺负小尼姑。 受欺辱的对象 被欺辱又欺辱他人者 阿Q的双重人格 阿Q是羊而同时又是狼,可怜可恨。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 “对于羊显现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得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七)》 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阿Q形象?有何意义? 探究文本主旨 旁人眼中的阿Q、阿Q眼中的旁人 提问:小说节选中出现了如下这些人物或人群:阿Q、未庄居民(包括闲人)、城里人、王胡、假洋鬼子、小尼姑、赵太爷。 1.如果你是一位普通的未庄闲人,请你按照地 位由高到低,给这些人排序,并给出理由。 探究文本主旨 阿Q的应对 他人的行为 阿Q的应对 闲人揪阿Q辫子,碰头 闲人先让阿Q承认自己是虫豸,再打 闲人抢阿Q的钱 王胡打阿Q 假洋鬼子打阿Q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状元也是第一个 打了自己就好像自己打了别个 皇帝停了考,赵家减了威风,他被小觑了 因完结而轻松,忘却了 尼姑走来了 赵太爷打阿Q 吐唾沫,摸头,语言调戏 尽情欺辱 精神胜利法 实 质:在遇到失败或处于不利的现实情况下,用自我安慰等手段来获取精神上的优胜,掩盖实质上的失败。 什么样的人才会使用精神胜利法呢? 前提是你必须身份卑微、经常尝到屈辱、有着经常失败的事实,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