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8696

22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171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同步,分层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理解“自强不息”的意思。下面选项中的“息”字意思与“自强不息”中的“息”相同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B.偃旗息鼓 C.休养生息 D.屏息聆听 2.一首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品读。对于《游山西村》这首诗的品读错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品关联:首联中的“腊”字点明诗中的时间,与“丰年”呼应,“丰年”又是后面“留客”且“足鸡豚”的物质基础,层层关联,耐人寻味。 B.品哲理:颔联既实写诗人在旅途中山路疑无实有,景色似绝复出的有趣经历,又虚写诗人领悟到的哲理———逆境中只要锲而不舍必将迎来希望。 C.品习俗:诗人在颈联中记载了当时临近立春,箫鼓随处可闻,人们纷纷穿上盛装,遵循旧俗,迎接节日的喜庆场景。 D.品联想:尾联中诗人想象以后乘月色而来,轻叩门扉,与村民再次欢聚的场景,让全诗在一种闲适、希望的氛围中结尾,回味无穷。 3.古代诗歌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莫笑”以劝说口吻表现乡民待客的盛情,而“足”字则充分展现出他们的好客,两句渲染出了丰收之年山西村一片欢悦的气象。 B.颔联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出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出南宋时期农村的风俗画卷。“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春社日人们欢快劳动场面的热爱。 D.这是首记游诗,题目简洁,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层次分明。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能切“游”字,可谓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①,往岁求浆②忆叩门。 高柳簇③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④。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⑥黄昏。 【注释】①桃源:绍兴乡下的一个山村。②浆:茶水。③簇:聚集。④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⑤耿:发光照耀。 (1)对上面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乙】诗“茂林风送幽禽语”意味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C.两首诗同写游村见闻,【甲】诗尾联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乙】诗尾联则体现出对时光易逝的伤感。 D.两首诗颔联均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甲】诗写景中寓含哲理;【乙】诗从山回路转中展示了“小桃源”的境界。 5.下面朗读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独/怆然/而涕下 B.莫笑/农家腊/酒浑 C.山重/水复/疑无路 D.岱宗/夫/如何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腊酒、鸡肉、猪肉殷勤待客,“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颔联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迷惘,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