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2759

6.2 再别康桥 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0241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再别,康桥,课件,4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徐志摩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 第二单元第六课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别情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赠汪伦》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有这样一座桥,它风景秀丽,闻名遐迩…… 有这样一首诗,它清新空灵,含蓄隽永…… 有这样一个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 新知探究 2 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康桥 何谓再别?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在剑桥大学求学。 再别: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创作佳作《再别康桥》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徐志摩 标题解读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康桥那个地方,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林徽因———爱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林徽因。 狄更斯———自由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斯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与狄更斯、罗素成为好友。 泰戈———美 泰戈尔访华后,他随泰漫游欧洲,其诗作大程度上受到了泰的影响。 不胜凉风的娇羞 此处输入标题 张幼仪 林徽因 陆小曼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 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张幼仪 ▲林徽因 清醒的林徽因: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象的那样一个人。”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陆小曼 ▲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 闻一多 胡适 梁实秋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 其代表人物闻一多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他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诗派也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诗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的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如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