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公元1860年———公元1901年)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近代化的开端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导入新课 思考:清朝的对外宣言是什么?为什么又签订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条约又给中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呢? 中国各个朝代霸气宣言 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一.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辛丑条约》 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能够通过相关史料和示意图,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客观辩证地评价其口号,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通过地图、史料和阅读教材,讲述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英勇事迹,认识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阻止了中国沦为殖民地国家。(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2.能够通过自主梳理课文,运用表格,归纳总结《辛丑条约》的内容,并评述其严重危害,通过合作探究,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严重影响,对比近代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重大不平等条约,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基本线索,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3.能够通过了解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反清成为历史潮流。(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一.义和团运动 1.背景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的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3300多人……但就总体而言,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中国政府出谋划策,攘夺中国利权,起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 ———《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问题:研读史料,分析义和团斗争的矛头为什么会转变?概括兴起的原因。 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斗争方式: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 口号:“扶清灭洋” 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一.义和团运动 2.口号: “扶清灭洋” 探究:怎样正确看待义和团的口号、斗争方式? 材料: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因为“机器工艺”为洋人“乖戾之天性所好”。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 ———雷颐《走向革命 细说晚清七十年》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