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8178

7《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05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
  • cover
《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设计主要为诗歌比较鉴赏,所选篇目包括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还有选自课外的曹操的《龟虽寿》蒿里行》,陶渊明的《杂诗》(其五)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饮酒》(其四)岁暮和张常侍》。本设计并未完全选取本单元课内篇目,而是对选文前两位诗人的作品加以拓展延伸,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入两位诗人更深层的精神世界,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本单元主题为“诗意人生”,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材本单元后的单元学习任务提示教学设计要重点关注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通过朗诵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音韵美,还要关注诗歌独特的艺术手法,最后还要能完成一则文学短评。 2.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痛点。现状往往是,教师无比重视诗歌教学,学生却要么兴趣不大,要么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在日常的学习中感受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触动,在考试中也难以获得满意的回报。 结合目前所教学生的现实状况,我对教学设计的目标做了适当调整,将朗诵教学和文学短评写作任务暂时后移,以期在一周左右的授课中集中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建立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温习学过的几种艺术手法,同时对学生相对不熟悉的白描手法进行补缺。此外还设想能通过增加少数诗人的多个篇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诗人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学习,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学习目标】 1.利用单元说明、注释、学习提示及学案资料等学习资源,了解相关诗人的生平事迹和诗文创作背景,积累这些诗词中蕴含独特文化意味的词语或诗句、独特的艺术手法等。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诗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3.学会聚焦意象,小切口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任务】 任务一:知人论世,疏通诗意 活动1:利用注释,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短歌行》相关信息,完成以下任务: (1)请梳理诗歌的体裁、创作背景,以及风格流派。 (2)请梳理作者曹操的生活年代、字号、诗歌代表作,以及主要的生平事迹。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自主积累有关知识,做的是知人论世的基础工作,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深人解读诗意做好铺垫。 活动2:小组合作翻译诗歌。 (1.对照注释,直译为主,为保证韵律,可适当意译;2.个人翻译时勾画疑难处,小组讨论解决:3.仍有疑难处,可留待课堂上交流解决) 日常古诗文教学更多地重视文言文的翻译,一般人往往忽略古代诗歌的翻译。虽说把古代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会使诗歌的文学意味大打折扣,但确是读懂诗歌的基础环节,要让学生真正读懂诗歌,这一步不应忽视。在尽量贴合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学生还能在体式、节奏、韵律、情调等方面尽可能地传递出原作的风神情韵,这不仅能让学生读懂诗歌,还能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我们会适时给学生以帮助,比如精选名家译诗给他们参考,只是给的时机我们特别重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点用在刀刃上” 译文示例: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苦短岁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逝,逝去日子实在多! …… (本环节可放在课外进行,完成后将各小组的翻译张贴在公告栏,课堂上进行公开无记名投票,选出的优秀作品由创作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讲述创作的思路和原则,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 任务二:小组分工,精细品读 (主要由学生分小组自主完成,教师作引导补充) 活动1:将班内同学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组分配相应的品读任务。各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安排具体品读及展示任务,整合研讨成果。另设学生主持人一名,主要负责研究成果展示环节的组织和引导。 全诗四句一韵,共八韵。每组负责一韵的精细品读。 活动2:教师明确精细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