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8333

第一章 1.1 人口分布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A版(2019) 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3-3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8230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章,人教,第二,必修,2019,地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人口分布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A版(2019) 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换庙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胡焕庸现象”即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原因不包括(  ) A.自然环境差异 B.经济水平差异 C.交通条件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明显的是(  ) A.印度 B.加拿大 C.英国 D.德国 日本人口主要集中在本州岛南部、九州岛和四国岛北部,第二产业人口占30%左右,第三产业人口占60%以上,长期受“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的困扰。据统计,2010年至2015年,在日中国人由46万人增加至51万人,主要集聚在该国人口密集区。图a为日本轮廓图,图b为2010年、2015年在日中国人就业结构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引起九州岛比北海道岛人口密度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4.在日中国人(  ) A.主要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 B.缓解了日本劳动力短缺窘况 C.从事第二产业人数极少 D.从事第三产业人数下降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北非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 6.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7.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8.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一一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一一腾冲线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10.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中部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的中部流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一江两河”地区人口数量约占西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环境承载力高于西藏其他地区。左图为“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距离的关系图,右图为“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有(  ) ①距河越远,人口密度越小 ②距河4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分布均匀 ③人口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减小 ④海拔3600~3699米之间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数最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影响“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条件 C.政策因素 D.历史因素 13.“一江两河”地区比西藏其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生产力高 B.人口密度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科技水平高 14.下图示意世界人口比例随海拔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推测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资源 D.土壤 (2)东非高原上1000—2000米处人口较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