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3515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

日期:2025-02-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6177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影响,远的,人文,精神,教案,导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意义 2.提升道德情操,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2.难点: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自主学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 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主要体现在 、 、 、 等诸多方面。 2. 、 的处世方法。 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 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 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3. 、 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 人、 人,成就理想人格。 、 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4. 、 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 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 5. 、 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 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 ,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6.中华人文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又分别具有什么意义? 【课时达标】 1.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整体性把握,人文精神是最主要和最鲜明的特征。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 ) ①处世方法 ②教化思想 ③美学追求 ④生产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坚持的处世方法是( ) A.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C.互相理解、走向大同 D.和平共处、君子之道 3.从小学到大学,语文都是重要的课程。学习语文,我们看到了先秦散文、诸子百家,看到了汉宫秋月、赋体先贤,看到了历史的缩影,我们认识了文字,涵养出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亦能从笔端流出锦绣文章。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是( ) A.包容互鉴、和谐相处 B.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D.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4.《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阅读这幅画,你能感悟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是( ) A.人山人海、门庭若市 B.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C.包罗万象、琳琅满目 D.赏心悦目、五彩缤纷 5.“一箪食,一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①坚持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②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③物质的贫乏就会造成精神的贫困 ④坚守做人的品格,反对一味追求享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材料一 2024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积极倡导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挖掘教育、体育、艺术等领域合作潜力,让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照亮金砖前行之路。” 材料一中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中华文化哪一人文精神,请阐述你对这一精神的理解。 材料二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于2024年10月14日在山东泰安举行,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300多位专家、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教学委员会委员苏金良在发言中说,发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首先可以从汉字的造字规律入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天下之势;其次是要阅读经典,中国学术体系,仁性至上,用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