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尊的人》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框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健全人格中的“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学段目标中的“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学段内容中的“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团结和包容,养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形成合群而独立的健康人格。” (二)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二单元《焕发青春活力》的第三课《人贵自尊》的第二框题《做自尊的人》。前一框《人须有自尊》为本框奠定基础,侧重强调自尊的重要性;本框从维护人格尊严、自我提升、尊重他人三方面,引导学生将自尊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本框既是对前一框的深化,又为后续“自信”“自强”内容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助力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自我成长与品德塑造。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身形象与他人评价,对自尊有一定感知,但理解可能较为片面。前一框“人须有自尊”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自尊的重要性,可如何践行仍较模糊。本框“做自尊的人”内容,恰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不过,因涉价值观养成,学生认知和生活经验差异大,在维护人格尊严、理解尊重他人等抽象内容时,部分学生或存在困难,需教师针对性引导。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维护人格尊严的做法,理解提升自我的途径,懂得尊重他人的要点。 2.学会制定执行自我提升计划,增强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3.坚定维护人格尊严,树立积极的自我提升态度,形成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做自尊的人。 难点: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四、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猜猜他是谁? 展示关键词:裸辞、田园、喝酒、菊花、写诗 设问:根据关键词提示,猜猜他是谁? 教师引入:同学们,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压力也不小。最近流行一个词叫“裸辞”,很多人想放下工作,追寻内心的宁静。其实,早在千年前,就有个人做了类似的选择。他告别官场,回归田园,在菊花盛开的时节,饮酒作诗,享受自然。大家猜到他是谁了吗? 预设学生回答:……(展示对陶渊明的生平介绍。) 情境任务: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任务说明: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总结:没错,他就是陶渊明。那从他的故事里,我们能学到哪些做自尊之人的道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3.2课《做自尊的人》 。 设计意图:采用“裸辞”等关键词导入,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其思维从日常生活过渡到课堂。趣味问答激发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为学习“做自尊的人”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让学生更主动投入学习。 探究新知 探究一:拒五斗折腰,守人格尊严 【情境材料1】 展示材料: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有一次,上级派督邮来检查工作。县吏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听后,长叹一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意思是他不能为了那微薄的俸禄,就向这些小人卑躬屈膝。于是,他毅然辞去官职,回归田园。 设问: “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陶渊明怎样的品质?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典故? 预设学生回答: 问题1:自尊 问题2: 学生A:晏子使楚 学生B: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学生C:…… 【情境材料2】 设问: 结合以上三幅漫画谈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预设学生回答:…… 【情境材料3】 设问:你如何看待店主和张某的行为? 展示相关链接法律条例: 教师总结:做自尊的人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面对他人的议论或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