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8277

7 溜索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2-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1781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溜索,同步,分层,作业,答案,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溜索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起笔突兀,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B.第五段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以万丈绝壁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C.怒江的隐隐闷雷,马帮汉子的举止,山鹰的飞翔,衬托出环境的奇险。 D.小说出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好像每位读者都是这个“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探视 铃铛 磕头 拳打脚踢 B.蓦地 溜索 雄状 耳闻目睹 C.扭绞 角框 黏汗 悬崖石壁 D.滇西 马帮 惨叫 异想天开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人要读经典,从古典诗词和名著中汲取养分,反复阅读,开卷有益。 B.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铃铛(dang) 捏紧(niè) 滇西(diān) B.鬃毛(zēng) 锱铢(zī) 驮子(duò) C.拽起(zhuài) 盘桓(huán) 嗖的(sōu) D.扭绞(jiǎo) 黏汗(zhān) 兢兢(jīng)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描写出了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惊恐,烘托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B.溜索过程中,牛“叫不出声”、屎尿失禁,而赶牛溜索的汉子们则不慌不忙。牛的失态反衬出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C.快到怒江峡谷时,领队“只懒懒说”“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D.作者在写驼队飞渡峡谷时提到了一个精瘦汉子溜索时在空中盘旋的大鹰,鹰的存在干扰人溜索时的精力,表现出了作者惊恐的心情。 6.下列对小说《溜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闷雷、写马帮汉子的举止、写山鹰的飞翔、写牛马的战战兢兢,衬托了怒江峡谷的奇险。 B.文中的马帮汉子个个身手矫健,无所畏惧,首领更是沉着冷静,举手投足间尽显英雄本色。 C.本文的语言清新华丽,富有古典韵味。例如:“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这一句,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作铺垫。 D.作者写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精神;写驮队的人际关系,则体现了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品质。 二、语言表达 7.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人具有群体性,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生存下去,尤其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脱离群体就意味着将被社会无情地抛弃。个体的梦想也必须在社会框架中才能有更多实现的可能性,所以对于每个人而言,①   ,还应该是群体性的。我们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义愤填膺,对贪污腐败愤恨不已,对道德沦丧痛心疾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越是社会有病,②   ,有了梦想才有奋斗的方向,才能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8.请从写景视角的角度入手,赏析下面文字的表达效果。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三、填空题 9. “溜索”需要的是勇气,班级开展“勇敢者之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