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26/26240851991a882abad575432fbd15d8.png)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鱼我所欲也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说理,以“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见孟子也在宣扬“性本善”的思想。 C.文中提到“一箪食,一豆羹”,意图以行道之人不接受的事实从反面论证“义重于生”,进而体现“舍生取义”的主旨。 D.孟子散文气势充沛,善用排比。如第二段就运用排比句对“不辩礼义而贪图富贵者”给予了有力的批判,极具鼓动性。 2.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本文第1段最后几句话是对本文论点的补充说明。最后一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点明了孟子“性善论”观点的普适性。 C.本文第2段三字短句起始,继而三组对比铺排,反问振聋发聩,气势充沛。结尾句“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贤者与生俱来的“辞让之心”。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带来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4.单选题: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5.选出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 B.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C.乞人不屑也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D.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加什么 6.下列对文中相关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理解:“甚于死者”指“不义”,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之举。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踩踏后给人(吃),就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理解:列举两种具有侮辱性的施舍方式及其结果。表明“行道之人”和“乞人”应该受到礼遇,他们把“义”看得比“生”珍贵。 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翻译:是为了宫室的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理解:用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之举,从正面论述“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 二、语言表达 7.滨江风光带有一组题为“下关记忆”的铜质浮雕,两位同学对浮雕上一个字的写法产生了疑惑。他们当场查阅网上资料,展开交流。请根据下面资料,将对话补充完整。 “钟”是“鍾”和“鐘”的简化字。《说文解字》表明:“鍾,酒器也。从金,重声。”事实上,“鍾”除了装酒外,还装粮食,因此,“鍾”也作古代的容量单位用。“鐘”从金,童声,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甲:我觉得这浮雕中“警世”的“”用字不规范。 乙:是啊,书写汉字时应该统一写法,图中的“”应该写成“① ———,即便用繁体字也应该写作“鐘”。 甲:那为什么用“鐘”而不用“鍾”呢? 乙:② 。 甲:我明白了。这样看来,《鱼我所欲也》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的“钟”的繁体字应该写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