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0632

【核心素养】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课件 教案 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8次 大小:1314027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心,素养,4课,买东西的学问,课时,课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x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买东西的学问》的第二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让他们了解在购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法律知识讲解,使学生能够识别侵权行为,并学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购物经历,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知识了解较少,维权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本课旨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法律知识的普及,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核心素养分析 1.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国家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 2. 道德素养:培养诚信、尊重、理性的消费道德,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道德勇气。 3. 法治观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4. 健全人格: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人格特质,学会在面对消费纠纷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5. 责任意识:认识到作为消费者应承担的责任,如保留购物凭证、合理维权等。 如何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消费纠纷,避免过度维权或放弃维权。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学会在购物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案例材料 法律条文摘录 课堂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 1. 情境回顾: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购物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提问或快速问答的形式,确保学生对之前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记忆。 2. 引入话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在购物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你会怎么做?” 分享一些真实的购物纠纷案例或情景,激发学生对于维权意识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认真聆听教师的情境回顾和提问,积极参与快速问答。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维权意识的重要性,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板:维权意识不能少 1. 案例分析: 教师活动:展示案例材料,描述雯雯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雯雯遇到的问题以及两种不同做法的合理性。 2. 小贴士: 教师活动: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调购物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商店购物,保留好购物凭证。介绍与商家、厂家协商解决纠纷的方法,以及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的途径。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维权知识和方法,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知识窗: 教师活动: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七条的相关内容,强调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等规定。介绍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电话12315,鼓励学生了解并记住这个重要的维权渠道。 学生活动:阅读并理解法律知识,记住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电话。 4. 维权心得分享: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雯雯的购物心得,讨论其中的维权要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和维权心得。 学生活动:阅读并讨论雯雯的购物心得,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和维权心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维权的重要性,并思考正确的维权方式。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维权知识和方法,增强他们的维权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知道如何依法维权。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心得,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让他们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维权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