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 03 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02 结合地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01 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 (2)概况 (1)背景: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穆罕默德 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半岛基本统一 622年 632年 迁居麦地那 建立政权 对外扩张 建立帝国 7世纪中期起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时代 正统哈里发时代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1.兴起与发展 根据地图并结合教材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线索。 2.鼎盛时期的帝国 (1)政治统治:政治稳定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 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材料:哈里发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备军的基础上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哈里发=宗教领袖+政治领袖 性质:君权神授,政教合一; 集权专制 阿拉伯帝国如何进行政治统治的?分析其政权性质。 (2)经济领域 2.鼎盛时期的帝国 结合P23“学思之窗”说一说阿拉伯帝国经济状况如何?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①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②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③城市繁盛: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学思之窗(P23)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 医学家: 拉齐斯———《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 阿维森那———《医典》———医中之王” 《一千零一夜》 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阿拉伯故事而成。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数字“,并将这种数数字传播到全世界。 2.鼎盛时期的帝国 (3)科技文化成就 P23 思考点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繁荣的原因? 花拉子密———代数之父” (3)科技文化成就 视频播放 二、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的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横跨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扼守东西方之间传统贸易的十字路口,把地中海当成自家内海。它曾是欧洲人的梦魇,因为强势崛起,四处征战,蛮横霸道,逼得欧洲在16世纪铤而走险远洋出走。 ———《奥斯曼帝国史》 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13世纪 14世纪中期 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 1453年 灭亡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一)兴起历程: 17世纪末 逐渐趋于没落 战败瓦解,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灭亡。 一战后 梳理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历程 最高统治者苏丹 统治阶级宗教上层和封建主 被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 集宗教、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