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4388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99693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课,南亚,东亚,美洲,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影片《2012》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故事。 根据( )文明的记载传说,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当这一天黑暗降临后,第二天的黎明永不到来。 玛雅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1.知道古代印度在宗教、史诗、艺术等方面的文化成就,认识古代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 2.列举古代朝鲜和日本的主要文化成就,理解“古代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3.了解美洲印第安人在宗教信仰、文字、历法等领域的诸多文化成就,认识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的原因。 一、古代印度文化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历史沿革 ①哈拉帕文化(4000多年前) 印章文字 ②吠陀时代 (BC1500—BC1000) 雅利安人入侵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③列国时代 (前6-前4世纪) 佛教产生 ④笈多帝国 (320年~540年) 印度教兴起 仔细观察《古代印度形势图》,结合课本,简要指出古代印度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从公元前20世纪起,印欧人陆续迁移,进入到印度河流域的被称为“雅利安人”,征服土著居民后,逐渐成为印度主要居民。 印度的四种姓是按肤色深浅而设置的,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即来源于征服者:浅肤的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并和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逐渐开始过渡到农业社会;形成了吠陀教,崇拜多神,实行繁琐的祭祀。 婆罗门教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派别汇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体系,吠陀教是其起源之一。 雅利安人和婆罗门教 3.成就 阅读教材,梳理古印度在宗教、文学、艺术、数学、文字领域的代表性成就 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文字 婆罗门教: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 印度教: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吠陀》、《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艺术多与宗教相关)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1)宗教 人生而不平等 掌管祭祀 地位最高 保卫国家 地位次之 普通劳动者 少数富有商人 为前三等级服务 地位最低 众生皆平等 ①种姓制度下的婆罗门教 冲 击 ②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终极解脱。 贵贱、等级分明 法律地位不平等 职业世袭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教在种姓制度下维护了等级秩序和奴隶主贵族(婆罗门、刹帝利)阶层利益,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也造成种姓隔离,导致了社会矛盾加剧,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为日后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4世纪印度教兴起,它起源于婆罗门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主张,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印度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和信仰,融合了印度各地的诸多原始信仰,减少了婆罗门教的许多烦琐仪式,打破婆罗门在宗教中的垄断特权,适当提高了首陀罗的地位,受到印度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后来印度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一直到13世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德里苏丹国建立,印度教一直是南亚次大陆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③印度教 印度教有着三大特点———崇拜三大神(创造之神梵天即“原人”, 保护之神毗湿奴 , 毁灭之神湿婆。湿婆既是毁灭者,又是生殖力量的象征)、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 梵天—创造之神 毗湿奴—保护之神 湿婆—毁灭之神 古代印度文化———文学 《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两大梵文叙事诗之一,叙述王子罗摩因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