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巨人,他的思想就是解放全人类。马克思的名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马克思是十九世纪的人,但是他预测未来世界的四十多个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对的。马克思的思想的确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就像孔子,亚里士多德等历史名人一样,几千年才有可能出一个,就连不信马克思主义的美国,在给中学生推荐开出的业余读物中,马克思的书也在其中。 二、新课讲授 1、人物简介 卡尔·马克思(播放相关视频) 2、作者简介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 3、写作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3月17日,在伦敦海特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4、文体知识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结构:开头→正文→结尾 感情基调、表达方式 5、梳理字词 6、文章结构 1 沉痛的悼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记叙) 2-7 巨大的贡献: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他一生的伟大贡献。(议论) 8-9 深远的影响: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悼念。(抒情) 三、分析探究 1、段落探究1 (1)分析“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下午两点三刻”:①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同时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其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 (2)第1段 两次提到具体时间,含义是否相同?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详细点明逝世的时间,表达了一种庄重的意味。 还不到两分钟:极言时间之短,既表现了“我”的痛苦和惋惜,又揭示和赞颂了马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 2、段落探究2-7 (1)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理论贡献、实践贡献 (2)第2段 ①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效果怎么样?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不可估量”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空白”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 ②“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