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将进酒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3、解题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将进酒》很可能就是这次酒宴上的祝酒辞。 4、熟读课文 播放音频,梳理字音字形。 三、赏析内容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哀之情 (1)译文 (2)两组长句反向夸张,作用:比兴———以河水一去不返来比喻人生易逝,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 (4)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欢乐之情 岑夫子……请君为我倾耳听。———狂放之情 (1)译文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语气更为强烈;未直写杯中之物,用“金樽”“对月”的语言,形象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必有用”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千金散尽还复来”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诗如其人,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运用夸张修辞手法。 (5)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加快了诗歌的节奏,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反映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6)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惚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 3、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愤激之情 (1)译文 (2)钟鼓馔玉不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