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们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世代相继的文化基因, 还联结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信仰。 B.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记忆的传承方式也在变化并走向多元,由最开始的主要借助仪武, 慢慢发展到楷助文字文本,到现代的网络媒介。 C.传统节日活动的本质和意义,在于作为民众可实践的文化手段和文化方式,以及其中所蕴 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传统节日文化具有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能够不断地合理发展,拥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体 现出民间文化的进步性。 2.下列对材料内容及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除了讲传统节日的历史特征,也非常注重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与现代化发展。 B.材料二用形象化的举例,证明了民间文化具有进步性,从而说明文化进化论是正确的。 C.材料一围绕传统节日的传承来讲,着重对其如何重新审视并进行当下建构做了分层解析。 D.材料二提及到《岁时广记》,虽然没有引述具体详备的内容,但也有效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以空间化和场景化唤起文化记忆”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节,某市小区举办中秋诗会和夜间赏月活动。 B.端午节,某市在河畔举办赛龙舟活动。 C,春节,小明在自已家庭群里领取妈妈发的大红包。 D.元宵节,各大商场纷纷开展解灯谜、送汤圆活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新时代,我们要如何传承传统节日?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惠,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 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栖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文软弱, 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 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 让我看看,它们迄今都是怎样编织在一起的吧。 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棚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 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键的因素。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 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 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我说过,这一来我轻松多了,自由多了。为什么 高一语文第3页(共8页)漯河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错误,文章并没有说是最重要 的,传统节日也并不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2.B.(逻辑错误,“民间文化的进步性”和“文化理论的可靠性”是递进关系, 而非因果关系:另外“可靠性”表明文化进化论并一定“正确”。) 3.C.(“小明在自己家庭群里领取妈妈发的大红包”属于私人化空间,不属于 公共场所。) 4.①材料一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②首先说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 仰:③接着以并列式结构说明“建构当下”的传统节日的方法:④最后点明节日 记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源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5.①借助数字媒介等手段延续和重构节日记忆:②注重打造节日文化品牌,推动 传统节日现代转型。③要注重对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的保存,对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元素的提取。④认识并接受传统节日,不能简单地以旧文 化、旧生活模式一笔抹杀。(每点2分,答任意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共 6分。) 6.D(D项中“与地坛的真实对话”错,在文本中是史铁生精神的自我对话。) 7.A(B项表述不完整,写作中还有自己的思维枯竭等原因;C项表意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