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3.数据的表示(3)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对频数直方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通过对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的对比感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能更直观分析整体成绩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兴趣,为学习本课时良好的认知基础准备.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能根据具体问题通过表格和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理与表示,并通过问题的对比将条形统计图改为频数分布直方图,让学生从中感受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分析整体成绩的分布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 、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并能从直方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步骤.本课《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收集与处理数据; 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4.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 教学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画频数直方图。 教学方法 采取交流探讨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作出判断。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场买衣服时,我们经常看到衣服上的尺码标有哪些?你了解这些尺码的意义吗?你觉得厂家根据这些尺码是如何安排生产的呢? 学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 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号.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思考,体会分组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小组交流对数据的整理,引发学生对分组必要性的认识,为新课的自然生成打下基础,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活动效果: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发对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如何分组的思考,同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 新课探究 活动内容: 例1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 (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 (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 解:(1)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确定范围. 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大值是4160,最小值是1900, 极差是4160-1900=2260. (2)决定组距和组数,并分组. 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方法一:先定组距再定组数,若取250为组距, 2260÷250=9.04 ,则可分为10组. 方法二:先定组数再定组距,若分为10组,2260÷10=226, 2260÷9≈251,则可以选择226~251之间的一个数作为组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