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6731

【核心素养】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第2课时 文明有礼 课件 教案 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3次 大小:562299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心,素养,6课,我参与 我奉献,2课时,文明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x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具体事例和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学会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秩序,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但在公共场所中仍存在不文明行为的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文明有礼的具体表现,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促进和谐公共生活的构建。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文明有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道德素养:培养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道保护个人权益和公共秩序是法律的要求。 健全人格:学会在公共场所展现文明素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责任意识:认识到文明有礼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积极参与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重点 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学会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将文明有礼的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有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法律条文、案例材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讨论并发表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引发学生对文明有礼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活动1:评价公共场所中人物的行为 教师活动:展示几幅公共场所中人物行为的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这些行为是否文明有礼,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评价行为,分享交流。 活动2:反思生活中的类似事情 教师活动:讲述陌生人骚扰电话的案例,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并思考如何应对。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讨论应对策略。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理解法律规定对保护个人权益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阅读法律条文,讨论并分享看法。 阅读角:容止格言 教师活动:讲述周恩来总理以“容止格言”规范自己言行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事迹,讨论并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需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生活中的经历,让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在维护个人权益和公共秩序中的重要性,学会应对不文明行为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法律条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是法律的要求,增强法治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榜样事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是优秀品质的表现,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三、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设计3道单项选择题和2道判断题,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小组内交流答案,教师讲解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文明有礼重要性的理解,提高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有礼,为维护和谐公共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加深对文明有礼重要性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 板书设计 文明有礼 一、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行为 二、反思生活中的类似事情 三、法律规定与文明有礼 四、榜样事迹:容止格言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是维护和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