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02:分析文体特征题 (原卷版) 知识导图: 常考题型一:论述文的论证思路 论述文的论证思路,指作者为使表达的思想内容能够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而选择的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将文章论证结构进一步具体化,例如开篇提出了什么观点或论题,然后通过哪些论证方法展开论证,最后归纳中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等。 解题方法: (1)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是就某则材料或是某段材料进行论证思路分析,以此建立答题思考路径。 (2)根据题目指向和文本内容,运用划分层次法进行梳理,弄清文本的结构思路。所给材料通常是围绕某一观点展开,每一部分一般有明显的关键词、关键句,可以由此概括每一段大意,进而梳理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3)答案语言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来组织;要在组织过程中加入表明论证角度或论证方法的语言;也可用表示文本层次的“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词语。 常考题型二:论述文的论证语言 论述文的论证语言往往具有准确、严谨、科学、简洁、平实、思辨、幽默、犀利等方面的特点,作者有时会在词句运用方面体现出某一方面的特色。近年来,分析论证语言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宠,命题人抓住其中的某一点命题,引导考生深入分析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解题方法: (1)分析论述文论证语言要考虑的角度主要有抽象性、逻辑性、有气势、生动性,抽象性要注意学术语言和专业化语言的不同;逻辑性主要关注下定义、使用关联词语、使用逻辑方式等方法;有气势主要关注语气词、设问句、反问句等方法的使用;生动性要关注运用比喻说理、引用古诗文名句、口语与书面语的交错使用等方面。 (2)分析具体词句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深刻理解文中的重要词句,再分析它对阐述观点的作用,还要注意分析它自身的表达作用。 常考题型三:分析科普文语言特点 对科普文“文体特征”的考查,侧重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点。科普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如运用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等。 解题方法: 1.体会语言的通俗性。 科普文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作者往往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术语,以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2.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方面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解答时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等各方面进行涵泳鉴赏。 3.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 科普文语言风格独到,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分析语言风格时,要善于从文本入手,感受每篇文章不同的语言特色。 4.规范答题模式。 明确(根据题干要求,明确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还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结合文中例子分析。 专项训练 一、(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普通人也具有类似于艺术家或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不过,要把它变成艺术呈现出来是有技术门槛的。但随着人工智能(AI)绘画工具的出现,输入我们设定的提示词,无论写实还是抽象,就能生成相应的图像,使各种风格的艺术产品瞬间量产。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AI绘画工具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可使创作者本人不必为得到某种风格效果而必须掌握某种艺术技巧。如此,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就将面临巨大困境和挑战。 在传统训练和创作体系中,为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艺术家须执着于技巧的训练和完善,而AI已使许多艺术效果不必经由技巧训练便可达成。建立在习得经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