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4995

第17课 参与网络社交(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人教版.docx

日期:2025-11-2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51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人教,信息技术,一册,三年级,2024-2025
  • cover
课题 参与网络社交 课时 1课时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三年级第五单元《在线分享交流》的第 17 课,主要围绕网络社交展开。包括认识网络社交的常见形式和作用,以及探讨网络社交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各种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社交,学会合理利用并遵守相关规则。 首先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网络社交平台的多种用途,如关注感兴趣的话题、学习知识、展示自我、营销推广等。接着分析网络社交带来的积极影响(如知识传播、帮助他人等)和消极影响(如沉迷、不良信息诱导等),并强调正确使用网络社交的方法和规范。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接触,可能使用过一些简单的社交功能,但对网络社交的概念和全貌缺乏系统了解。他们熟悉一些电子设备,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但对于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较弱。此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事例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参与互动活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保持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困惑或理解困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常见的网络社交平台,并描述其主要功能和用途。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网络社交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游戏互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网络社交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社交,培养理性使用网络的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社交规则和道德规范的习惯,弘扬网络正能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网络社交的常见形式和主要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社交的正负影响,树立正确的网络社交观念。 难点 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网络社交现象,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网络社交平台。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社交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游戏互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Ppt播放一段短视频,视频内容是两个小朋友通过微信语音视频在约定去打篮球。提问学生:“视频里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呀?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社交体验。有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呀? 观看视频后,回答视频里小朋友是通过微信这个社交平台语音视频在约定去打篮球们,是通过网络社交做到的。 学生积极回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可能有的社交体验,比如和同学在班级群里聊天等。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行为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网络社交这一主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1.认识网络社交 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常见的网络社交平台名称(如微信、抖音、微博等),然后ppt展示对应平台的图标和一些使用界面截图。 针对每个平台,简单介绍其主要功能和用途。例如,介绍微信时,提到可以聊天、发朋友圈、支付等;介绍抖音时,强调可以观看短视频、拍摄和分享自己的视频等。 展示一些案例图片(如人们在微信上聊天的界面截图、在抖音上观看美食视频的截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这些图片中,你能看出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做什么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根据黑板上的平台名称和展示的案例图片,总结网络社交平台的作用。 学生认真观察黑板上的内容和展示的图片,了解不同网络社交平台的基本信息。 小组内成员积极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