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5873

6.2《再别康桥》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67302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再别康桥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徐志摩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1921年922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并开始创作新诗。 教学目标 了解诗人的经历和成就 欣赏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徐 志 摩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美时改名志摩。近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曾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0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2年8月回国。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被梁启超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徐志摩爱恋林徵因。 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林徽因和梁思成参与接待工作。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充当媒人,梁启超做证婚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率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再会吧》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康桥系列”书写 2、徐志摩与剑桥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 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寻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3、新月派与“三美”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成 立于1923年,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着名的“三美”(音乐美、绘 画美、建筑美)主张。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