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7901

22 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2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 cover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游山西村》是部编人教版七年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的第四首。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颈联和尾联表达诗人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借助书下注释、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并默写诗中的名句。 3.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感悟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古诗的方法,积累古诗名句。 难点:理解掌握富含人生哲理的名句。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师生陆游诗句对答,挑战积累,激发学习兴趣。 2、文学常识:了解诗人陆游 二、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1、正音 2、节奏 3、韵味 4、七言律诗的基本特点简介:四联八句;每联最后一个字押同一个韵;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前后句平仄相对。 三、译读古诗,理解内容 1、什么是译读:以诗译诗,翻译出来的文章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 2、借助书下注释,疏通诗句意思。 3、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汇报交流。 四、理解诗意,悟情明理 (一)1.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来到山西村,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2.品读第一第二句。重点理解“莫笑”和“足”,体会农家的热情、好客。 3.师补充丰年的场景。朗诵第一、第二句。 4.推荐赏析方法:锤炼语言 (二)品读第三、第四句,重点理解“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 1、在同学理解了“山重水复”的词义,想象了“山重水复”的画面后,进一步出示插图画面,引导学生看插图中的山、水特点,变静为动想象感受山叠着山、水连着水的景象。再启发学生想象往前走、往前看,就好像没有路一样,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 根据学情,“柳暗花明”这个词学生不好理解,我先让学生想象画面,再通过一组画面想词语,巧妙地引入三组四字词语,归纳出“用学过的词语来帮助解释和理解新词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踩着台阶而上,层层递进,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不忘学法的渗透。 2.体会诗人此刻的心情,并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 3.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相关背景,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乃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但七年级学生却不易领悟诗中暗含的哲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借助课件,链接了陆游一生的坎坷经历,引导学生了解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却始终心存希望,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再回到诗句,水到渠成地交流出诗中的哲理,那就是: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有正确的态度———心存希望、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奋发前行…… 课件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