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4916

【新教材】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绣荷包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5-1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7次 大小:28435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下册,教案,课件,荷包,课时
    (课件网) 山西民歌《绣荷包》云南民歌《绣荷包》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文化根脉 第二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 下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能够运用民歌的演唱技巧,有感情地演唱云南民歌《绣荷包》和山西 民歌《绣荷包》两首小调,感受小调流畅、婉柔、细腻的音乐特点。 对比两首民歌作品,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来感受同一 主题内容在不同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了解不同地域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体验民歌演唱及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歌的 兴趣及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范唱 背景介绍 聆听云南民歌《绣荷包》。 设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 (轻快活泼) 了解“绣荷包”的文化渊源 (小调)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它属于哪种音乐体裁? 背景介绍 “荷包”这个称谓出现在宋代以后,明清时也叫“茄袋”“顺袋”,是中国 汉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戴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汉代之前就已盛 行,亦可当作装饰品。过去的女孩子们用手中的五彩丝线编织成色彩斑斓的 荷包,上面再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送给自己的心上人,用来表达真挚的爱 情和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绣荷包”便成了中国各地民歌中常见的题材。 简介“绣荷包”的历史背景。 学唱歌曲 由于民歌传唱是口口相传的方式,我们会听到不同版本大同小异的同一首歌曲(求同存异),今天我们先学习演唱教材上记谱的版本,课后同学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去进行聆听、学习。 学唱云南民歌《绣荷包》 视唱歌谱,边划拍边唱谱 学唱歌曲 解决民歌演唱难点:装饰音“双倚音”“单倚音”———润腔;“一字多 音”———拖腔。 学唱云南民歌《绣荷包》 学唱歌曲 教师用方言演唱歌曲,找一找歌曲里用方言发音的字并学习演唱。 (“荷”“哥”“个”) 学唱云南民歌《绣荷包》 伴奏 学唱歌曲 演唱歌曲,声音需要控制力度和保持弹性,感受衬词“嘛”带来的娇俏感,注意演唱情绪和演唱风格的表现。 学唱云南民歌《绣荷包》 学唱山西民歌《绣荷包》 学唱歌曲2 我国各个省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绣荷包》,其中尤以四川、山西和云南的《绣荷包》流传最广。早在清代中叶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 便记录了“湖广调”,曲调风格雍容华贵,典雅脱俗,具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气息,也就是《绣荷包》的前身。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下山西的《绣荷包》,一边对照音乐元素表格,了解不同地域的《绣荷包》有何不同。 学唱山西民歌《绣荷包》 学唱歌曲2 初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了解音乐故事。 音乐主题:少女对在外谋求生活“走西口”的情郎日夜思念,期盼早日 归乡,以所绣荷包寄情思。歌曲以“荷包”为媒介,借景抒情,表达了少女 深切真挚的思念、期盼之情。 介绍作品背景 学唱歌曲2 现已收集到的《绣荷包》词曲多有不同,如山西河曲的一首,共 34 段, 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绣”的缘起:“情人捎信要一个荷包袋”;第二部分唱“绣”的准备:到大街上向货郎买布料(一买至八买);第三部分唱“绣” 的过程:绣各种图案(从一绣到十绣)。常见的谱本一般删去了第二部分(“八买”),仅保留第一、第三部分,后又加强了思、盼的一面。 介绍作品背景 学唱歌曲2 从《绣荷包》的种种变异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经年累月的传唱中,民歌手总是按照本地区的传统或他们自己的感情需要,对民歌进行着这样或那样的改动,使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聆听思考 学唱歌曲 范唱 山西民族《绣荷包》在旋律节奏上与云南民歌《绣荷包》 相比,有何不同的特点? 与云南民歌《绣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