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诗乐画舞(二)》第1课时《画》。 【教材分析】 《画》是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诗乐画舞(二)》第1课时唱歌课。歌曲《画》的是一首改编自古曲《春江花月夜》旋律,以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古诗为词的歌曲。这首歌采用了五声音阶和商调式,旋律中运用了民间音乐“鱼咬尾”的艺术手法,即前一乐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乐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使得整首歌曲韵律流畅、和谐优美。歌词沿用了王维的古诗,简洁而富有意境,与旋律完美融合,充分展现了诗与曲相结合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与古诗词的结合魅力,还能在演唱中体验古诗词的美感,从而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喜欢活泼、欢快的旋律,对节奏明快的歌曲尤为感兴趣。由于刚入学,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音准、节奏等方面需要逐步培养。在课堂上,学生们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一年级学生喜欢参与集体活动,音乐游戏和简单的乐器演奏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体而言,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具有较大潜力,需通过耐心引导和趣味教学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运用聆听、体验、学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现力。同时,运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将音乐与语文学科融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艺术表现 初步感知诗与曲相结合的韵律美,能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有感情地演唱《画》;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节奏,以及三、四度音程。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画》,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古诗词的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正确把握音乐风格。 (二)教学难点 巩固节奏练习,唱好三、四度音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唐代古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谁能上台给我们背一背?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了解唐代诗人王维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们学过他的作品《画》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谁能背一背这首古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后来这首古诗被写成了歌曲,今天我们学唱歌曲《画》(书写板书《画》)。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深情、优美的,下面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打节奏,感受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速度是中速,下面边听音乐边朗诵 预设:朗诵 教师:歌曲C大调式,2/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分句学唱 【设计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