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苏 幕 遮 周邦彦 目录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诗歌赏析 主旨归纳 壹 知人论世 壹 知人论世———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疏散,但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宋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壹 知人论世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壹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之间,当时周邦彦远离家乡钱塘(现杭州),旅居京城汴京(现开封)。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本以太学生入都的周邦彦,凭借献上赞扬王安石新法的《汴都赋》得到天子青睐,由太学生直升为试太学正,但此后“居五年不迁”。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驾崩,旧党执政。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周邦彦被排挤出京师。 壹 知人论世———解题 “苏幕遮”,词牌名。此词通过回忆、想像、联想,以荷叶贯串, 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 淡雅素洁、 别具一格, 词境清新而爽朗。 贰 整 体 感 知 贰 整体感知 贰 整体感知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 周邦彦 liáo rù kuī yán j pǔ 贰 整体感知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燎:细焚。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拂晓。侵,渐近。 宿雨:隔夜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译文:燃烧起沉香木,驱除潮湿的暑气。清晨,鸟雀们把头伸在屋檐边吱吱喳喳地叫着,预示着天气转晴。刚升起的太阳晒干了残留在荷叶上昨夜的雨水。水面上一张张清润圆正的荷叶在晨风里摇摇摆摆挺立着。 贰 整体感知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 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译文:我不禁想起了家乡,那是多么遥远,何时才能回去?故乡在吴门,我却长期在长安旅居。在撩人情思的五月,不知故乡的渔郎是否还记得我?我梦见自己划着桨,乘着船,在开满荷花的河汊中穿行。 贰 整体感知 2.下片哪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上片写景:写的景是荷塘美景 下片抒情: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叁 诗 歌 赏 析 叁 诗歌赏析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上片写景,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