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7782

古诗词诵读 书愤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996926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陆游 书 愤 1. 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 2. 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并背诵。 3. 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目录 01 文学常识 02 初读感知 03 再读赏析 04 主旨归纳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PART 01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诗人简介 1.诗人简介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写作背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一再遭受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3.解题 书 愤 “书”:动词,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书愤”,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第二部分:初读感知 PART 02 1.听范读,正字音,把握节奏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2.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节奏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3.理解诗意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奠定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愤 慨 悲 愤 愤 郁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 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第三部分:再读赏析 PART 03 再读赏析 结合注释译文,思考诗人所“书何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首联诗人回忆起了什么事?“中原北望气如山”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通过这句,陆游早年一个怎样的形象? 矢志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渴望还于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