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7791

古诗词诵读 雨霖铃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152935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雨霖,课件,3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才高气傲,曾在《鹤冲天》一词中写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41岁这年,经过两代帝王、四次大考才考中进士的柳永却不被宋仁宗欣赏,仁宗严肃务实,本就不喜欢“浮艳虚薄”的文章,皇帝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此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这年秋天,柳永愤而离京去江南漫游,临行前与恋人在都城门外惜别,故而写下这首《雨霖铃》。 柳永 雨 霖 铃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词作风格。理解《雨霖铃》的词意,赏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感受古人离别之情,珍惜友情、亲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壹 贰 叁 教学目标 壹 贰 叁 肆 目 录 传统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诗歌研读 课文总结 知人论世 壹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作者简介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专意于词的创作,成就显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创新。他首变五代、宋初词多以小令为主的模式,专意创作长调,有的甚至是他自创的新调,故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柳词的内容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其羁旅行役词,表现了一位下层士大夫文人在仕途挣扎流浪的种种困境,颇能引发人们的共鸣。有词作《乐章集》存世。 作者简介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等 知识链接 婉约派有四大旗帜: 号“闺语”李清照 号“情长”柳永 号“别恨”晏殊 号“愁宗”李煜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 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在长亭话别的情景。当他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写作背景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这首词应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的。 整体感知 聆听朗诵,思考问题: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低沉悲戚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秋后的蝉叫得凄凉而急促,面对着傍晚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停。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