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464420
7.1《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统筹方法》课件(共21+31张PPT)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91242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
统筹方法
,
课件
,
21+31
,
PPT
(
课件网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春 夏 秋 冬 一年四季景物变化,是非常明显的物候特征 什么是物候? 注释① 整体感知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作者简介 宛敏渭,气象学家。他从30年代就开始气象学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的农业气象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中国动植物物候图集》,与竺可桢著有《物候学》等书。 文体知识 说明文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顺序 举例子(充分具体) 列数字(具体准确) 打比方(生动形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下定义(科学严密) 作比较(突出) 作诠释(详细) 引资料(科学权威/更有趣) 摹状貌(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概括性阐释) 画图表(使人一目了然,更直观) 说明方法 卉(huì) 勰(xié) 瀛洲(yíng) 滹沱(hū tuó) 蕃(fān) 瀼西(ràng) 涪(fú) 縠文(hú) 重点字词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交代说明的内容及目的。 第二部分(3—7):列举唐宋诗句揭示物候现象和规律。 第一层(3—5):说明唐宋诗人诗中植物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一层(6—7):说明唐宋诗人诗中候鸟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三部分(8):总写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特点。指出物候研究的方向,表现出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分析第一部分 开篇作者引用:“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头和花卉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组织结构来表达他们的本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花卉无言,花开花落,彰显四季变化。 石头无言,“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它有标记自己年龄的方法; 很多植物动物虽然不能言语,但是能够反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一定的物候现象,具有暗示自然规律的作用。 分析第一部分 第2自然段,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意在说明什么 诗人能够写出花鸟的语言,是因为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种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 3-7 阅读第二部分3-7自然段,找出课文中包含物候现象的主要诗句,并说明包含了那些物候现象? 第3自然段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 芳草的枯荣,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春天到,芳草就苏醒了。 第4自然段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和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象征春天的到来 “花木抽青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4自然段 李白《扶风豪士歌》“洛阳三月飞胡沙”,河南、开封一带春天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具代表性。 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第5自然段 唐李益的“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竹枝词》:“江上朱楼新雨晴,滚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从漠南到蜀东,杨柳抽青,表示初春季节的到来。而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柳树抽青也是大家的共鸣。 足以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其分布区域广”。 第6自然段 唐代诗人杜甫“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介绍了杜鹃鸟的习性和分布,说明不同候鸟标志着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物候。 第7自然段 陆游《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友邦惊诧”论》课件(共38张PPT)(2025-04-23)
高教版2023 语文职业模块 生字词积累(2025-04-23)
《故都的秋》课件(共32张PPT)+教案(2025-04-23)
《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共39张PPT)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上册)(2025-04-22)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共38张PPT)+教案(2025-04-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