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7810

第五章 第三节 二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1581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气候,第五,学生,七年级,教版,地理
    二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基础主干落实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1)同纬度地区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月平均最高气温 月平均最低气温 陆地 7月 1月 海洋 8月 2月 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和近海背风、无风地区降水少。 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2)山脉对低层空气的阻挡作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2)不利影响。 ①过度砍伐森林,导致当地气候恶化。 ②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③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④排放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等,导致地面受到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图解知识】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教材再开发】·P100 ———图5-27 城市热岛效应对该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有何影响 答:城市热岛效应能将城市的污染物扩散到郊区,降低城市污染,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立德树人—人地协调】 臭氧层是一个脆弱的气体保护层,犹如轻纱笼罩着地球,遮挡和吸收过多的紫外线,防止地球受太阳光线有害部分的损害,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勃勃生机。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 【漫画助学】 温室效应示意图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情境 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   为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了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差异)北半球同纬度的A、B处气温和南半球同纬度的M、N处降水有何差异。 答:A处气温低于B处;M处降水少于N处。 2.(能力探究—规律)由A、B处气温差异和M、N处降水差异,请说出同纬度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答: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高阶探究—成因)分析C处夏季和N处降水多的原因。 答:受海陆因素影响,C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N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复杂的,下列关于影响气候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D) A.天涯海角隆冬暖———纬度位置的影响 B.大漠孤烟直———海陆位置的影响 C.雪域高原盛夏寒———地形的影响 D.华北平原春干旱———地势高低的影响   (2023·韶关期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完成2、3题。 2.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判断该地区地处(B)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3.图中甲、乙两地气温情况可能是(D) A.乙地气温总高于甲地 B.冬季甲地高于乙地 C.甲、乙两地气温一直相同 D.夏季甲地高于乙地   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造成山脉两侧降水的差异,“一山有四季”体现了海拔高低导致气温的不同。读某山地示意图(如图),完成4~6题。 4.对于甲地和乙地的降水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 A.甲多于乙,甲为迎风坡 B.甲少于乙,乙为迎风坡 C.甲多于乙,甲为背风坡 D.甲少于乙,乙为背风坡 5.同一时间,当图中M地气温为8℃时,N地的气温为(D) A.-4℃ B.7.4℃ C.9.6℃ D.20℃ 6.甲和乙的降水差异,M和N的气温差异,其影响因素均为(C)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植被状况 7.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