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2489

3-2《蜀相》(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教学(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462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蜀相,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教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蜀相》教学设计 ———英雄的理想与现实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体验,理解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2. 掌握"三顾频烦""出师未捷"等经典意象的象征意义 3.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历史共情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三顾频烦""出师未捷"等经典意象的象征意义 2.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历史共情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剧本杀是当前年轻人热衷的娱乐项目,今天你与朋友一起要完成一次关于《蜀相》的文本探秘,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探寻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 二、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发放"案件档案"———杜甫的生平 ①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时期“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浪漫生活。代表作有《望岳》。 ②35至44岁,居长安时期(745755) 入仕无门,困守十年。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 ③45至48岁,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 安史之乱爆发,代表作有《春望》、“三史、三别”。 ④48至59岁,西南飘泊时期(760-770) 逃难、漂流。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 学习任务二:探秘《蜀相》的创作背景 《蜀相》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你从何得知? ———西南漂泊时期,泪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玄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绥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抗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 学习任务三:破译《蜀相》的文字密码 1.首句中的“丞相”指的是谁?首句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丞相”指的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祠堂”是祭祀的场所。首句提出问题,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寻找其祠堂的急切心情。 2.有人说“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中“柏树”意象值得玩味,请你进行分析。 “柏森森”形容柏树茂密,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暗示诸葛亮的祠堂所在之处。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可谓是景、境、情的典范,请进行解密。 “映阶”指阳光照在台阶上,“碧草”形容草色青翠,“自春色”说明春天的景色自然美丽。此句描绘了祠堂周围的自然景色,衬托出诸葛亮祠堂的宁静与和谐。 “隔叶”指黄鹂鸟藏在树叶之间,“空好音”表示鸟儿的歌声虽然悦耳,但无人欣赏。此句通过黄鹂的歌声,反衬出祠堂的寂静,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寥寥数语便将诸葛亮的一生说尽,请解密此句暗含着哪些历史典故? “三顾茅庐” “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求其出山辅佐。“频烦”表示刘备多次恳求,“天下计”指诸葛亮为国家制定的宏伟计划。此句赞美了诸葛亮的才智和刘备的求贤若渴。 “两朝元老” “两朝”指刘备和刘禅两代君主,“开济”指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开创和挽救国家。“老臣心”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此句进一步赞美了诸葛亮的忠诚与贡献。 4.最后两句中,情感复杂多样,请试着分析。 “出师”指诸葛亮北伐,“未捷”表示未能取得胜利,“身先死”说明诸葛亮在战争中去世。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长使”表示长久地,“英雄”指诸葛亮,“泪满襟”形容泪水沾湿了衣襟。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学习任务四:寻找《蜀相》的时空交错 《蜀相》中不但文字值得玩味,其中的时空交错也是一大亮点。请仔细阅读文本,找出其中的时空密码。 1.首联:现实与历史的交错 杜甫在现实中寻找诸葛亮的祠堂,而“锦官城外柏森森”则描绘了祠堂周围的历史景象。现实中的寻找与历史中的景象交织,形成时空交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