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单元 第3课 图书的个性化推荐 (湘科版)五年级 下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认识排行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注重数据伦理,确保算法的公平性。 利用排行榜数据提升阅读选择效率,探索和优化个性化推荐系统。 掌握借阅数据排序与分析的方法,理解推荐算法的基本运作原理。 理解借阅数据的趋势分析重要性,认识推荐系统中个人数据的作用及隐私重要性。 02 新知导入 活动背景 图书馆图书种类很多,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呢?借助计算机,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我们不但可以知道哪些图书最受欢迎,还可以获得符合自己喜好的推荐书单。 通过图书馆的分类检索系统或在线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热门书籍和个性化推荐算法,快速筛选出符合你兴趣的图书。 02 新知导入 活动目标 1、理解图书借阅排行榜产生的基本原理。 2、了解个性化推荐的基本原理。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一、图书借阅排行榜产生的基本原理 图书借阅排行榜能反映哪些图书最受欢迎,为读者选择图书提供参考图书借阅排行榜来源于对借阅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03 新知讲解 每一次借阅都会产生数据,数据中包含了借阅者的姓名、借阅的书名等数据。对设定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排序,就可以生成图书借阅排行榜。 03 新知讲解 图书借阅排行榜通过数据汇总、统计借阅信息并排序生成,系统化处理原始数据后形成有序榜单。这一流程将分散的借阅记录转化为可视化结果,直观反映图书的借阅热度与读者偏好。 重点 图书借阅排行榜产生的基本原理 03 新知讲解 小组讨论:假如要按照图书的类别,如童话、科幻、历史等,列出分类排行榜,应该如何实现? 开动脑筋 首先按图书类别(如童话、科幻、历史)分别汇总借阅数据,提取每类书籍的借阅频次并建立独立统计单元。随后对每个类别的统计结果进行降序排列,生成各分类的独立热度榜单,最终整合为多维度的分类排行榜体系。 03 新知讲解 二、个性化推荐的基本原理 每个人的阅读爱好各有不同,如果计算机能根据每个人的爱好推荐书单,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就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03 新知讲解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有哪些爱好,喜欢读哪些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好友的爱好: 。 了解的途径: 。 开动脑筋 热爱摄影、徒步旅行和烘焙,偏好阅读推理小说(如东野圭吾作品)及心理学书籍(如《被讨厌的勇气》)。 通过日常聊天中分享的活动计划及社交平台发布的烘焙成果、书评和摄影作品得知。 03 新知讲解 2、张小明上学期在图书馆借了十本书,具体数据见下表。 开动脑筋 现在图书馆新购了《宋词精选》《昆虫漫话》《骆驼祥子》三本图书如果要给张小明推荐图书,你首先会推荐哪一本,为什么 03 新知讲解 根据张小明的借阅记录,我会首先推荐 《昆虫漫话》 。 原因:张小明借阅的《我们爱科学》《植物的奥秘》《动物世界》等书表明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浓厚,而《昆虫漫话》作为科普类新书,内容聚焦昆虫生态与行为,与他已读的科学主题(动植物、自然奥秘)高度契合,能进一步满足其探索自然科学的阅读需求。 开动脑筋 03 新知讲解 计算机可以根据读者的历史借阅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进行个性化推荐。其一般过程为: 1、对图书进行分类,并贴上类别标签。 03 新知讲解 2、筛选张小明的借阅数据。 3、根据标签统计张小明的借阅次数并进行排序。借阅次数代表张小明的偏好。 03 新知讲解 4、将张小明的借阅次数(偏好),按照对应的标签填入新书表中。 5、按照偏好从高到低排序,针对张小明的个性推荐表就产生了。 03 新知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