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9348

8.2 登高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470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登高,教学设计
  • cover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和前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学生能结合注释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但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会对其产生望而却步、敬而远之的思想。学生对杜甫的诗歌积累较多,对杜甫诗歌名句比较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情感韵味”,缺乏文学鉴赏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明确的点拨和指导,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和律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意境,品味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人家国情怀。 【教学思想】 本节课就是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让学生去感受诗之美,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学习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课程资源】 1.诗歌《登高》的背景音乐。 2.抖音视频《登高》朗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意象,体会意境。 难点: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与工具】 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知人论世法、意象分析法。 工具:PPT课件、电子白板、多媒体。 【预习任务】 1.搜集杜甫的生平资料,并了解这首诗歌的成诗背景。 2.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完成诗歌内容理解。 3.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相关问题。 4.了解律诗,牢记特点熟读这首诗歌,尽量做到背诵。 【教学安排】 环节一:对联导入,激趣导思 (4分钟)。 用对联导入“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学生借助对对联的赏析,回味杜甫漂泊的一生,体会杜甫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忠君念阙,心系苍生的伟大情怀。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理念源于孟子所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来知人论世。 环节二:指导诵读,把握音节(5分钟)。 初读,朗读吟诵,感知韵律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体会律诗的节奏、押韵的顺畅之美。检验学生对律诗特点的预习成果。然后披词入情,感受感情美。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容。其答案是一个“悲”字。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而字音和节奏是基础,只有在把握音节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去品出作者的感情。 环节三:整体感知,把握情感。(6分钟)。 通过解读,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如果可以,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语言描摹诗歌内容。 设计意图:诗歌的鉴赏离不开对文本的准确翻译,只有在借助注释基础上译出诗句,理清文本结构,也就为后面赏析诗句、感受意境做好了铺垫。 环节四:深入研读,感受意境(15分钟)。 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一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1.首联一连出现了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2.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一下意境。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诗中所弥漫的悲情,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突破了教学重点。) 3.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 中指出,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你能找出几种含义呢?试做具体分析。 4.“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学生在入境之后,引导学生抓住结合杜甫的身世遭遇和颈联、尾联的关键词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来领悟诗人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怀,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走近文本,小组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组重点探究一联。 1.再读诗歌,深入研读;2.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