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2461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36844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
  • cover
(课件网) 现代版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庄子 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学派”。 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 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关于《庄子》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来说明道理。 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 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 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寓言 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流传下来。 《孟子》 《吕氏春秋》 《庄子》 庄子的思想 人生观。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 齐物论。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什么喜怒哀乐,什么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 辨证法———相对主义。庄子继承了老子思想,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庄子在《德充符》中列举了很多对矛盾对立的现象:“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题 解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分解、分割; 解牛:分解牛的肢体 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诵读正音 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xū(象声词) 謋huò(象声词) 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 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 向 xiǎng 通“响” 盖 hé 通“盍”    文本细读 庖丁为(   )文惠君解(     )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向(    )然,奏( )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 )中《经首》之会(  )。 替,给 剖开,分割 踩 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同 “响” 又 合乎音律 进 节奏 翻译: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既)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所”字结构 “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我们现实生活中解剖牛是谋求生计,是艰巨的、血腥的工作,但是在庄子的笔下,却如艺术一般优雅,有音乐的节奏、舞蹈的形态。艰巨、血腥、劳累和愉悦、优雅、艺术的矛盾存在是因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解牛的目的不同。 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