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515136
4.1《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07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望海潮·东南形胜
,
教学设计
,
任务
,
统编
,
高中
,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挖掘杭州传统文化因素,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通过文本细读,梳理词作中展现杭州城美好生活的要素。 思维能力:分析柳永多维度描绘城市风貌的艺术手法。 审美创造:感悟古典诗词中“诗意栖居”的理想,思考写作目的对艺术价值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杭州城市图景的解读与“点染”手法的分析。 难点:探究柳永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大家觉得哪些元素构成了美好的城市生活?” 预设:学生可能从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教师总结并引入《望海潮》的城市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我们每个人心中有一个美好城市的图景,距离我们一千多年前的柳永曾在《望海潮》中对杭州有过淋漓尽致的描写,被后人赞为“城市建设的最佳范本”。杭州究竟有多美?让我们先一起通过阅读来进入诗歌。 速读诗歌:学生齐读,标注易错读音,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 任务一:解构一处城市图景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柳永都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杭州这座美好城市的,并进行赏析。限时五分钟。 预设: 1.自然生态和谐:圈画“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分析意境特点(朦胧美、色彩层次)。例如“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卷”字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霜雪”比喻浪花。整句使用夸张、比喻、对偶的手法写出钱塘江潮的壮阔之景。 2.物质经济繁荣:聚焦“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讨论宋代杭州的富庶景象。“珠玑”只珠宝,借代集市上罗列的商品琳琅满目。“户盈”使用夸张的修辞展现居民的繁华。 3.文化娱乐丰富:赏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体会百姓安居乐业之景。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维度 具体诗句 艺术手法 自然生态 烟柳画桥/三秋柱子 比喻/夸张/拟人 物质经济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借代/夸张 文化娱乐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互文/视听结合 千骑拥高牙/醉听策鼓 思考:除了以上三个维度,我们似乎还剩下一句,“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句是从哪个方面描绘美好城市的? 明确:一句中“拥”是簇拥,点明人物身份,“高牙”本指将军牙旗,这里使用借代的手法,暗指杭州官员孙何;“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音乐之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表现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山水的美丽。结合“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一句,无论何种阶层的人都齐聚西湖,可以看出这是从官民和谐的角度来描绘的。 补充资料:什么是空间正义?即资本主义通过“剥夺性积累”制造地理不均衡发展。如富人区域封闭化、低收入群体被边缘化至城市外围(如贫民窟)。实现空间正义,就是让每个人平等享有生存、发展和尊严的空间权益。 ———袁超《城市空间正义论》 总结:联系前几天我们做过的一篇小说,可以发现一座美好的城市,并不能只建设琳琅满目的商业,也不在于高耸入云的钢铁森林,更重要的是在乎所有阶层的人的尊严。 任务二:探究一种写作手法 1.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何为“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03-31)
《离骚》课件(共41张PPT)(2025-04-01)
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3-31)
山西省阳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3-31)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3-3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