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9440

1.3《庖丁解牛》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3540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 名 , 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 亦称《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庄子: 《庄子》 共33篇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15) 杂(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周 战国 老子 老庄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道 《庄子》: 南华经 寓 言 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写意)相结合的文体。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其中“寓”字即是“寄托”之意,庄周说:“寓言十九,借外论之。”也就是将深刻的思想或哲理,隐含在所叙故事的具体情节中,透过语带双关、巧妙托喻等方式来阐发哲理。 在中国,寓言萌芽于春秋末年,成形于战国初期,在先秦时代便臻于成熟,并广为先秦诸子与史传运用,成为据谈雄辩、陈辞说理的重要手段。 庄子寓言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大师,是寓言故事创作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 庄子的寓言中,或借用动物,如:井底之蛙、涸辙之鱼、朝三暮四中的猴子等,或借用神话中的神灵,如:河伯、山神、云神等,透过庄子笔下活灵活现的动物或神灵的对话和活动,展现多彩多姿的故事內容,进而表现庄子崇尚自然与追求主体精神自由的思想。 庄子寓言对后世的影响 1、庄子寓言以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述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戏曲、小说及诗歌的创作。 2、庄子寓言丰富和发展了祖国的语言艺术。 3、庄子拟人化寓言,篇幅短小,形象生动,特别是动物说话,增加了寓言的趣味性;精心构思情节,注意人物肖像,行动等的描写,又增加了寓言的生动性。因此,庄子寓言启发了后来者,使寓言故事逐渐成为儿童文学的一支,深受儿童的喜爱。 庄子主张精神上逍遥自在,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   庄子思想 庖 丁 解 牛 《庄子·养生主 》 庖,厨师。 丁,人名。 解,分解、分割 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庖丁 所倚 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 騞然 中音 大郤 大窾 肯綮 大軱 发于硎 有间 怵然 謋然 踌躇 páo y lǚ xī y xū huō zhòng xì kuǎn qìng gū xíng jiàn chù huò 1、对照注解口译; 2、疑难处做上记号; 3、口头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chóu ch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 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介,给、替 通“响” 没有 合乎 节拍 翻译: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豁豁的声音,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音节助词,无实义 拟声词词尾 形容词词尾,…的 拟声词词尾 介,引出对象 节奏 很好。表同意的应答词 通“盍”, 何、怎样 助词,表疑问语气,呢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文惠君曰:“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 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放下 自然规律 超过 起初 不曾 凭、用 精神活动 翻译: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