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学习目标] 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微观)分析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宏观)。 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氧气、水的反应,会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任务一 探究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1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2)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钠与氧气的反应 教材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条件 常温 加热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先熔化,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交流研讨1] 请描述实验室中钠的保存方法;通过钠的保存方法,试比较钠与煤油密度的相对大小。 提示: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 [交流研讨2] 请描述金属钠的取用方法;通过钠的取用方法,描述钠的硬度特点。 提示: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刀切下一小块钠,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钠的硬度较小。 [交流研讨3] 请写出下列右图装置中除镊子、酒精灯以外的三种仪器的名称。 提示:三脚架、泥三角、坩埚。 [交流研讨4] 已知氧化钠(Na2O)为白色粉末,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粉末。试分别写出钠在常温、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对上述两个反应的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4Na+O2===2Na2O,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 1.钠为银白色固体,密度比煤油大,质软,硬度较小,熔点较低,用小刀可以切割。 2.钠与氧气能反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 注意事项:①取用金属钠时,不能用手拿,应该用镊子夹取。 ②切取钠时,剩余的钠块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 3.钠与其他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钠与其他非金属单质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钠只显+1价。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钠和氯气反应:2Na+Cl2===2NaCl。 (2)钠和氢气反应生成NaH:2Na+H22NaH。 1.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保存在煤油里 B.着火时用水扑灭 C.可用小刀切割 D.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答案:B 2.用流程图示的方法可以清楚反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Na→乙→NaOH→NaCl,则在常温下,上述转化关系内的物质乙是( ) A.Na2O2 B.Na2O C.NaCl D.Na2CO3 答案:B 3.(2023·江苏射阳高一调研)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 ,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分子式为 。 ①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A和C是否可以发生反应 (填“能”或“不能”),若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若不能,此空不填)。 答案:(1)Na2O 2Na+O2Na2O2 (2)CO2 ①2CO+O22CO2 ②能 C+CO22CO 解析:(1)根据C是淡黄色固体,C为Na2O2,则B为Na2O,A为Na,A→C的反应为2Na+O2Na2O2。(2)C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为CO2,A为碳,B为CO,B→C的反应为2CO+O22CO2,A和C可以反应生成B,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任务二 钠与水的反应 1.理论预测 (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钠含有Na元素,水含有H、O两种元素。 (2)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钠具有强还原性,水中H为+1价,有氧化性,遇水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初步预测钠与水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实验探究 (1)实验操作 (2)现象及解释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