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4年中考真题完全解读 历史 (江苏南通卷) 题型结构 考点分布 真题解读 备考建议 1 2 3 4 目录 1 题型结构 题型结构 年份 选择题 简答题 综合题 论述题 2022年 15题(30分) 2题(20分) 2023年 15题(30分) 2题(20分) 2024年 15题(30分) 1题(12分) 1题(8分) 2024年南通历史中考题型结构与往年基本一致,历史与道德与法治合卷,各占分值为50分。共有15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题型结构更趋向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导向明确,以多元情境为依托,稳定中有创新。 2 考点分布 考点分布 2024年分值 2023年分值 2022年分值 中国古代史 14分 14分 12分 中国近代史 12分 10分 6分 中国现代史 6分 8分 13分 世界古代史 2分 0分 0分 世界近代史 4分 14分 8分 世界现代史 12分 4分 11分 考点分布 1.24年中考卷的考点分布与前两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还是以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为主。 2.最后一题与23年一致,为论述题,考查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难度略有提升。 3.试题情境化特点明显,以突出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为出发点,考查的主要还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3 真题解读 真题解读 3.图1和图2分别是三国时期和唐朝的生产工具。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 A.利用运河发展经济 B.学习北方畜牧经验 C.重视农田水利灌溉 D.善于推广犁耕技术 C 真题解读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生产工具图片可知分别为曹魏时期的翻车和唐朝时期的筒车,翻车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遇到涝灾,也可以用来排水,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筒车是唐代的灌溉工具,说明古代劳动人民重视农田水利灌溉,C项正确;材料中生产工具是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河流进行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排除A项;材料属于水利灌溉,不属于畜牧,排除B项;犁耕技术主要表现在耕地工具,而材料属于灌溉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真题解读 8.下图是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体现( ) A.土地革命取得巨大的成就 B.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的志向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D.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的热情 B 真题解读 【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把智慧和力量贡献给国家” 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画中两位青年的神情表达了其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热情,体现了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的志向,B项正确;土地革命1952年完成,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包产到户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真题解读 7.据南通籍老战士陈雪章回忆,因土改翻身,他的父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保家卫国的号召,送其参军。接着,他到达接近战争前沿的辽宁安东参加训练。他将参与的“战争”是( )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 D 真题解读 【解析】根据材料“因土改翻身,他的父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保家卫国的号召,送其参军。接着,他到达接近战争前沿的辽宁安东参加训练”可知,1950年开始土地改革,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同时抗美援朝开始,因此陈雪章在辽宁安东参加训练,D项正确;百团大战主要在华北地区,与辽宁安东关系不大,排除A项;淮海战役发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不包括辽宁安东,排除B项;渡江战役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与辽宁安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真题解读 11.早在罗马共和国末年,中国就有大宗丝绸运往罗马,执政官凯撒曾向罗马人展示了一大批丝绸织物。此时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A 真题解读 【解析】根据材料 ... ...